-
王總 2010-08-02 15:56:27 | 山東省 鋼筋算量GGJ2013 | 1119查看 3回答
關于軟件中箍筋長度的計算
(b+h)*2-保護層厚度*8+1.9d*2+max(10d;75mm)*2+8d 抗震框架梁的2肢箍筋長度 在軟件中的計算公式如上 我以前在計算的時候 都是不加最后的那個8d的 直接計算內徑的 而軟件中最后加的那個8D 是如何而來的呢 ? 是四個角的處鋼筋的直徑,一個90°角的地方為2d,4個就為8d ?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么在135°的地方 兩個135°不是已經包含在1.9d那里面了么 ?那不只剩3個90°了 不應該是8d 而是6d才對啊 ? 如果是其它算法 還請詳細解釋一下算法過程 請認真閱讀完問題在進行回答 針對問題進行回答 謝謝問題補充:補充一下這個問題的核心的問題就是我不明白明明是2個135 °彎鉤,箍筋在135°的地方2個肢是重合的 明明是2個 為什么算的時候當成一個了?
全部回答
(3)
首答僅用{{minutesHtml}}
-
b+h)*2-保護層厚度*8+1.9d*2+max(10d;75mm)*2+8d 抗震框架梁的2肢箍筋長度 在軟件中的計算公式如上 我以前在計算的時候 都是不加最后的那個8d的 直接計算內徑的(應該加8d,這是箍筋的直徑,不加就少計算鋼筋了。) 而軟件中最后加的那個8D 是如何而來的呢 ?(箍筋在轉角處都有兩個直徑,4個角共8個) 是四個角的處鋼筋的直徑,一個90°角的地方為2d,4個就為8d ? (對)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么在135°的地方 兩個135°不是已經包含在1.9d那里面了么 ?那不只剩3個90°了 不應該是8d 而是6d才對啊 ?(1.9d是半圓弧的延伸長度)
2010-08-02 16:02:55
-
1、是否加8d是可以選擇的,不加8d是從箍筋內皮開始計算,加8d是從箍筋外皮開始計算。式中用到的量度差值1.9d,其推導過程是從外皮開始推導的,如果要用1.9d這個量度差值,就必須先算到外皮(具體可以看一下量度差值1.9d的推導過程,推導過程中的-d-D/2即是由外皮扣減了一個箍筋直徑和半個彎曲直徑)。 2、加8d的前后都是直角狀態,三個直角需要扣減三個彎曲調整值(彎曲調整值是三個直角狀態到三個彎曲狀態的過度參數,見下附圖1),兩個135度彎鉤處是在量度差值中扣減的(-d-D/2)。 問:135°已經在1.9d中扣減了 90°的彎曲調整值是2d,三個直角需要扣減三個彎曲調整值 也就是說扣減3個2d就夠了啊 ? 怎么扣4個是什么原因呢? 答:135度扣了2d了,還有6d,這里應該是扣減彎曲調整值而不是-6d的算法,彎曲調整值是【2*外皮度量尺寸-下料尺寸】(見附圖)。另外你說的4個是什么? 可加GID4399176即時聯系,白奇偉。 問:首先謝謝你對我問題的關心,可能我表達有點不清楚 4個 的意思是針對公式說的 公式中不是扣減8d么,也就是我說的4個2d。 其實我主要不明白的就是那個135°的地方,那個地方有2個肢啊,如果彎曲調整值是2d的話 那么但是135°這個地方就要扣減4d了啊,90°的彎曲有3個,也就是6d,即 2d*3(90°彎曲量度差)+2d*2(135°彎曲量度差)=10d啊 在公式中為8d 正是我不解之處 ? 答:先說一個原則,箍筋計算,是先計算到箍筋外皮,再扣減三個直角的彎曲調整值,再加上兩個直角的彎鉤增加長度。這里用到的彎曲調整值和彎鉤增加長度都是由外皮狀態下推導的,這也是加8d的原因。當然也可以從中軸線或內皮推導,但是彎鉤增加長度和彎曲調整值也要有對應位置開始推導。從外皮開始算,是通用算法,不是必須算法,但無論從哪里開始,結果都是唯一的。 再從常用的外皮算法開始解釋,雖然前邊加了8d,但后邊不一定要以-8d的形式表現出來。其中三個直角相當于加了6d,但是你是不會看見-6d的,因為要扣減的是彎曲調整值而不是6d(見附圖的彎曲調整值過程),還有2d在量度差值的推導中,每個彎鉤中都有一次-d-D/2(見量度差值推導過程)。
2010-08-02 16:09:40
-
兩個135°是已經包含在1.9d內了,同樣這是指的內徑尺寸,要計算到外皮時還要另加2d
2010-08-02 16:04:26
還有0條追問正在審核中,請稍后回來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