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qq.com 2014-10-15 09:12:16 | 江蘇省 其他專業(yè) | 2367查看 4回答
梁下部鋼筋的算法
1.。第一種情況:KL1(3)集中標(biāo)注4c16;4c16共3跨. 然后原位標(biāo)注第一跨的時候,梁下部鋼筋標(biāo)注為6c16 4/2. 第二跨的時候也是6c16 4/2;這種情況的算法是這樣嗎? (1.)。先算下部通長筋長度=梁總凈長+彎錨(共4根16的);然后下部第一跨下部鋼筋長度=第一跨凈長+lae的伸入中間支座的長度+彎錨(端頭錨固)(共2根16);第二跨下部鋼筋長度=第二跨凈長+2*Lae(支座兩側(cè)的長度)(共2根16),請問這種是正確的嗎? 2.。第二種情況:KL1(3)集中標(biāo)注中只寫了4c16,沒寫下部鋼筋信息。然后原位標(biāo)注第一跨的時候,梁下部鋼筋標(biāo)注為6c16 4/2. 第二跨的時候也是6c16 4/2;第三跨的時候也是6c16 4/2; (2)這種情況的鋼筋算法,先第一跨下部鋼筋長度=彎錨(端頭錨固)+第一跨凈長+Lae(錨入中間支座長度)(共6根16);第二跨下部鋼筋長度=第二跨凈長+2*Lae(兩端均需錨入中間支座) (共6根16);第三跨下部鋼筋長度=第三跨凈長+彎錨+Lae(端頭錨入只中間支座)(共6根16)。 這種算法對嗎?? 3.如果上面的算法都是對的,那我想問下,第二種情況,既然三跨的鋼筋配筋信息都一樣,為什么不能直接按照通長筋的算法來計算呢?鋼筋布置的原則不是能通長布置的盡量通長布置嗎?問題補充:有些哥們說我的第二種情況不是說明的太清楚,再補充下: 第二種情況是說梁集中標(biāo)注只標(biāo)注了上部通長筋,沒有下部鋼筋信息。下部鋼筋信息均寫在了梁的原位標(biāo)注,所以說這樣的情況是不是即使每跨的配筋都一樣也不能按照通長筋的算法來計算?
全部回答
(4)
首答僅用{{minutesHtml}}
-
11G101圖集規(guī)定----框架梁下部鋼筋遇到支座時是斷開設(shè)置的
2014-10-15 16:43:42
-
一般是按第一種方法計算的,軟件默認(rèn)的是梁下部通長筋遇支座連續(xù)通過,原位標(biāo)注鋼筋遇支座斷開,可在計算設(shè)置中設(shè)置梁鋼筋遇支座做法。
2014-10-16 12:27:28
-
有這種規(guī)定?那下部有通長筋的梁怎么辦?斷開?那還叫通長筋嗎? 11G圖集標(biāo)準(zhǔn)構(gòu)造圖集多少頁說明了??
不是斷開的,你的理解是對的
(1.)。先算下部通長筋長度=梁總凈長+彎錨(共4根16的);然后下部第一跨下部鋼筋長度=第一跨凈長+lae的伸入中間支座的長度+彎錨(端頭錨固)(共2根16);第二跨下部鋼筋長度=第二跨凈長+2*Lae(支座兩側(cè)的長度)(共2根16),請問這種是正確的嗎?你的下部通長筋是錯誤的計算
你查看11圖集32頁 支座處非通長筋算法
2.。第二種情況:KL1(3)集中標(biāo)注中只寫了4c16,沒寫下部鋼筋信息。然后原位標(biāo)注第一跨的時候,梁下部鋼筋標(biāo)注為6c16 4/2. 第二跨的時候也是6c16 4/2;第三跨的時候也是6c16 4/2;(2)這種情況的鋼筋算法,先第一跨下部鋼筋長度=彎錨(端頭錨固)+第一跨凈長+Lae(錨入中間支座長度)(共6根16);第二跨下部鋼筋長度=第二跨凈長+2*Lae(兩端均需錨入中間支座) (共6根16);第三跨下部鋼筋長度=第三跨凈長+彎錨+Lae(端頭錨入只中間支座)(共6根16)。 這種算法對嗎??你的下部通長筋是錯誤的計算
同上面錯誤一樣 所以你的算法都錯了,你仔細(xì)看看圖集
還有你在這里描述的有些不清楚 集中標(biāo)注中只寫了4c16 這個標(biāo)注的意思是上部通長筋圍4c16 不包含下部哦
2014-10-16 12:57:01
-
下部鋼筋通長布置4C16,當(dāng)下部原位標(biāo)注6C16時,就在該跨的下部鋼筋欄輸入2c16.錨固,按軟件默認(rèn)的好了。
2014-10-16 12:27:38
還有0條追問正在審核中,請稍后回來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