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zskldnh 2010-08-13 11:28:49 | 河北省 其他專業 | 2402查看 4回答
關于馬牙槎
砼=(柱子寬+馬牙槎寬度)*墻厚*凈高 模板=(柱子寬+馬牙槎寬度*2)*兩邊*凈高 我想問下這兩個公式算出的量是不是包括了柱子和馬牙槎的量啊,而不是單一的馬牙槎的量,請大家幫我解釋一下這兩個公式吧。
全部回答
(4)
首答僅用{{minutesHtml}}
-
已采納你這個公式只能用于兩面有馬牙槎的情況(已包括構造柱和馬牙槎的工程量),不能用于丁字交接(三面)和十字交接(四面)有馬牙槎的構造柱。
2010-08-13 11:54:24
-
根據功能的分類,馬牙槎還可以叫做接縫馬牙槎和結構馬牙槎。 接縫馬牙槎即墻太長,留出馬牙槎,方便后序砌筑。 結構馬牙槎,在馬牙槎里澆鑄構造柱。施工時,在砌體與構造柱連接面上砌筑馬牙槎,先砌墻,后澆注混凝土構造柱,保證兩者同時受力工作。 每一馬牙槎高度不宜超過300mm,且應沿高每500mm設置2Φ6水平拉結鋼筋,每邊伸入墻內不宜小于1.0m. 首先我們假設構造柱是240X370,高度3米,留槎在24墻,雙面留槎。 那么計算公式是:0.24X0.37X3+0.24X0.06X3/2X2[面] 這個計算方法是把柱和槎分開計算,比較直觀,也容易理解。構造柱的柱子那部分就是0.24*0.37*3,后面部分是計算槎口的混凝土,一般構造柱的槎口是每500mm一段。即:柱根開始,先是500mm的槎口,然后是500mm的磚,然后又是500mm的槎口。也就是說槎口的高度累積起來只有構造柱高度的一半。我那公式是把槎口的面積(0.24*0.06)寫好,然后乘以柱高3米,然后除以2,就是每面槎的實際高度,然后,有幾面槎就乘以幾。這例子里是2面槎,所以乘以2。 實際施工中是要算馬牙槎的,不算馬牙槎的話就這根構造柱而言你就少算了14%的混凝土量。 一般構造柱有幾面和墻接觸就有幾面槎口,這種情況多發生在T形墻和十字墻的位置。至于構造柱的寬度和墻體寬度不一致,這種情況少見,一般是北方為了保溫墻體比較厚才會有這情況。 在我們這里,常會遇到T形墻旁邊就是門的情況。門距離T形墻一般會有個120毫米的門垛,然后T形墻相交的位置的構造柱是三面槎口。在實際施工中,這靠門邊的槎口其實是施工不了的:那門垛才120毫米,砌磚時每500毫米高退60毫米那磚柱就僅僅剩下60毫米寬了,砌上3米高不倒才怪。所以實際施工時圖紙上雖然那一邊設計留槎,其實模板工都是直接以門邊關模板,那里的混凝土方量就比圖紙設計的要多一些。假如是24墻,3米高,那就多0.24*0.06*3/2,即0.022立方米。數量不大,但樓房若是很多這樣的門的話,混凝土也是可觀的,這個怎么算就看各人了。
2010-08-13 11:31:32
-
是的已經包含了。但不完全準確。因為分為四面槎,三面槎、兩面槎。工程量計算是不同的。
2010-08-13 11:33:41
-
這是總量,不是單個的馬牙槎的量。馬牙槎與墻接觸是凸凹的,所以計算時按一個寬度計算就可以了,總寬就等于柱子寬+一個馬牙槎寬,也可理解為=柱了寬+馬牙槎寬*2*0。5,應該理解了吧。
2010-08-13 11:33:49
還有0條追問正在審核中,請稍后回來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