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xt2979 2010-11-10 10:17:48 | 遼寧省 鋼筋算量GGJ2013 | 5427查看 4回答
剪力墻鋼筋錨固長度
剪力墻豎向鋼筋伸入基礎設計要求 隔一到底,隔一滿足錨固長度,請教軟件怎么設置?
全部回答
(4)
首答僅用{{minutesHtml}}
-
已采納更換一下版本號,廣聯達的718版本的鋼筋軟件,剪力墻支持隔一布一的形式,在屬性中的鋼筋信息中不同鋼筋用“/”隔開即可
2010-11-12 10:31:41
-
現在最新的版本718的就可以自動處理了,考慮錯開百分率了。
2010-11-10 16:16:13
-
你點到計算設置里面的這個剪力墻的設置里面有
2010-11-10 10:30:10
-
墻問題(1): 在03G101-1圖集中剪力墻豎筋在頂端要求錨入板中有個錨固長度,當剪力墻頂有暗梁AL時,是否只需錨入AL夠錨固長度即可? 答墻問題(1): 剪力墻豎向鋼筋彎折伸入板內的構造不是“錨入板中”(因板不是墻的支座),而是完成墻與板的相互連接。暗梁并不是梁(梁定義為受彎構件),它是剪力墻的水平線性“加強帶”。暗梁仍然是墻的一部分,它不可能獨立于墻身而存在,所以,當墻頂有AL時,墻豎向鋼筋仍然應彎折伸入板中。 墻問題(2): 剪力墻鋼筋、AL鋼筋之間相互關系是怎樣,圖集中為什么不畫出?端頭直鉤是從面筋上過,還是從下面過?直鉤所在板中的位置是否有要求?在圖集中剪力墻豎筋要求穿越AL,是否理解為剪力墻豎筋從AL鋼筋中穿過,若這樣剪力墻豎筋保護層又增加了一個AL鋼筋直徑? 答墻問題(2): 比較合適的鋼筋綁扎位置是:(由外及內)第一層為墻水平鋼筋(水平鋼筋放在外側施工方便),第二層為墻豎向鋼筋及AL箍筋,第三層為AL縱向(水平)鋼筋。端頭直鉤與AL箍筋為同一層面,所以從面筋上過。墻筋直鉤在板中的位置要看板面標高與墻頂標高的關系(特殊情況下二者可能有較小的高差),當二者一平時,墻筋直鉤位置在板的上部。 墻問題(3): 剪力墻端部有暗柱時,剪力墻水平鋼筋應該伸入柱鋼筋內側還是外側,現實中大多數工地都是伸入暗柱主筋外側,我覺得這樣不妥,但圖集上沒有詳細規定,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怎么樣的? 答墻問題(3): 通常剪力墻水平鋼筋放在外側,如果伸入端柱豎向鋼筋內側時,需要向內彎折,這樣做會形成鋼筋籠“頸縮”,因此,水平鋼筋走暗柱主筋外側即可。剪力墻盡端不存在水平鋼筋的支座,只存在“收邊”問題。請參看03G101勘誤:6、第47頁端部暗柱墻構造中剪力墻水平筋彎鉤位置稍往后退,在暗柱端部縱筋后“扎進”暗柱。 墻問題(4): 請問陳總在03G101第47頁中“剪力墻水平鋼筋構造”,為什么取消了原00G101第33頁中“剪力墻身水平鋼筋構造”的“轉角墻,外側水平鋼筋設搭接接頭”的構造做法?因為在轉角墻外側設搭接接頭比較便于施工,外側水平筋連續通過轉彎在施工中比較困難。 答墻問題(4): 按照我國施工實踐中的傳統做法,局部無間隙(縱筋搭接或箍筋局部重疊)的并列鋼筋最多為兩根(如果嚴格要求,為保證混凝土對鋼筋的360度握裹,不應該允許有無間隙的并列鋼筋,請參看35頁右上角構造)。由于轉角部位存在比較密的箍筋,如果轉角墻外側水平鋼筋在陽角位置設搭接接頭,則難以保證局部并列鋼筋最多為兩根,鋼筋混凝土中將形成多條貫通內縫,當地震發生時,可能會在此關鍵部位發生破壞。 墻問題(5): 關于補強鋼筋“缺省”標注的問題。《03G101-1圖集》第17頁,剪力墻矩形洞口補強鋼筋的第(2)條是否和第(1)條相聯系的,即:如果設置補強縱筋大于構造配筋,則需注寫洞口每邊補強鋼筋的數值;如果設置補強縱筋不大于構造配筋,則按第(1)條“洞口每邊加鋼筋≥2Φ12 且不小于同向被切斷鋼筋總面積的50%”執行。 這樣的“缺省”標注規則對圓形洞口是否適用?首先是圓形洞口允許不允許“缺省標注”?如果允許的話,其缺省值是否可用 2Φ12 ?(例如,在第(4)、(5)、(6)條中) 答墻問題(5): 兩條規定互相聯系,在邏輯上是在同一大前提下(洞寬、洞高均不大于800)的兩個不同的小前提。由于圓形洞口有可能只切斷一個方向上的鋼筋,例如梁中部圓洞只切斷箍筋,卻需要在洞口上下補強縱筋,所以,矩形洞口缺省標注的做法不適用于圓形洞口。 墻問題(6): 關于圓形洞口補強鋼筋設置方式的問題。《03G101-1圖集》第17頁的第(5)條規定:洞口上下左右每邊都設置補強鋼筋;但第(4)條只在上下設置、而不在左右設置? 答墻問題(6): 03G101-1的洞口規則與構造僅適用于剪力墻上(含墻身、墻梁與墻柱)開洞,如果在框架梁或非框架梁上開洞,其構造方式就有所不同了。梁與墻梁的主要受力機理不同,梁的主要功能是承受豎向荷載,連梁的主要功能是協助剪力墻承受橫向地震荷載;梁的箍筋主要為保證梁的(受剪)強度而設,連梁的箍筋主要為保證連梁的剛度而設。所以,當設置在連梁中部且直徑不大于1/3梁高的圓洞切斷了連梁的箍筋時,并不會使連梁的受剪強度減弱到不安全的程度,但卻會影響連梁的剛度。所以,第(4)條規定僅需在洞口上下設置“補強鋼筋”(嚴格的說法應是“補剛鋼筋”)。 墻問題(7): 《03G101-1圖集》第17頁的第(6)條說明了“直徑不大于800時”的開洞做法,對于“直徑大于800”的圓形洞口怎樣處理? 答墻問題(7): 在剪力墻上開直徑800的圓洞情況比較少見,國家建筑標準設計一般主要解決普遍性問題(偶爾涉及特殊性問題)。如果圓洞直徑大于800,建議按17頁第(3)條洞寬大于800的矩形洞處理,并在圓洞四角45度切線位置加斜筋,抹圓即可。 墻問題(8): 當(洞寬大于800的矩形)洞口上下使用了補強暗梁以后,洞口左右就不須設置補強鋼筋了?其中有什么道理? 答墻問題(8): 不設置補強鋼筋是因為補強鋼筋已經不能解決問題了,所以要在洞口兩側按(約束或構造)邊緣構件配筋,見17頁第(3)條規定。 墻問題(9): 關于“補強暗梁高度”計算問題《03G101-1圖集》第17頁第(3)條:“補強暗梁梁高一律定為400,施工時按標準構造詳圖取值,設計不注。” 這里的“梁高400” 是指混凝土的高度還是箍筋的高度?從第53頁右上角圖中看來,應該是“箍筋高度”。 答墻問題(9): 圖上已經指示為箍筋高度。 墻問題(10): 在03G101第48頁中“剪力墻豎向鋼筋頂部構造”大樣圖中的“墻柱是否包括端柱還是指暗柱? 答墻問題(10): 墻柱有10種,詳見第12頁第3.2.1條和第3.2.2條關于墻柱的定義。
2010-11-10 10:19:26
還有0條追問正在審核中,請稍后回來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