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uocheng 2009-01-08 14:30:33 | 山東省 土建算量GCL2013 | 763查看 6回答
GCL2008中,應該是先繪基礎層還是先繪一層?我
GCL2008中,應該是先繪基礎層還是先繪一層?我是先繪基礎層,從上往下建立構件,例如先建立基礎磚,再建立基礎圈梁--條形基礎--墊層,因為我發現墊層用智能布置比較快些,如果先繪墊層,例如對于點式墊層需要輸入偏移值很麻煩,并且導致了以后繪條形墊層、條基會出現兩個選取點,請問各位高手如何繪制點式墊層?請問那種繪圖順序最合適?
全部回答
(6)
首答僅用{{minutesHtml}}
-
已采納我的做法是:先繪制首層的構件,將一層的構件先繪制完畢, 然后切換到基礎,將首層的墻體,柱子等構件復制到基礎層, 這樣基礎層的構件就可以根據墻體和柱子的位置,利用智能布置的方法, 這樣繪制就快而準確。 2層以上也是根據首層來繪制。 建議你試一下,有經驗大家一起探討。
2009-01-08 18:28:53
-
一般情況我認為應該從一層開始布置構件,先地上后地下,先主體后裝飾,這樣布置基礎可以利用智能布置功能,省時間.
2009-01-08 14:39:12
-
同意樓上的說法,加上一句有標準層的先畫標準層,在畫其他的。長時間就會有自己的風格。
2009-01-08 14:48:46
-
先畫哪一個都可以。
2009-01-08 14:57:51
-
1、GCL2008中,應該是先繪底層——基礎層——‘二層~頂層’,這樣可以利用已畫的底層墻、柱對基礎層中的基礎構件起到定位作用,還可以在定義構件時(特別是豎向構件的墻、柱等)利用‘新建層’功能一次性對各層(包括基礎層)豎向構件進行定義,畫底層圖元后采用復制功能一次性畫完整樓的墻和柱; 2、條形(獨立基礎和其它類型的基礎)基礎中墊層,最好是先定義‘墊層’構件,然后將其作為條形(獨立基礎和其它類型的基礎)基礎的依附構件,這樣可以一次性建立基礎組合構件進行快速畫圖(見圖示,請按箭頭順序進行操作)。
2009-01-08 14:58:51
-
先結構后建筑,先地上后地下,先主體后屋面、先室內后室外。將一套圖分成四個部分,再把每部分的構件分組,分別一次性處理完每組構件的所有內容,做到清楚、完整.
2009-01-08 15:00:00
-
假如圖紙中一層層頂梁平面圖中標有梁柱,那么這根梁柱是不是位于一層梁頂與二層梁底之間呢,在GCL2008中如何定義梁柱的標高呢,是在框架柱中定義還是構造住呢問題補充:我說的梁柱是梁上柱,用LZ表示
-
麻煩問一下,一層地面的混凝土墊層應該是裝飾取費還是土建取費?套那一項?還有屋面的找平層補充問題: 還有地下磚基礎側面的防水砂漿
-
在GCL2008中,“表格輸入”中有一項是輸入構件的“數量”例如:有三條過梁,“數量'我輸入“3',那它的工程量表達式應該是:公式*3啊,還是輸入工程量表達式就行,它自動給你乘以三
還有0條追問正在審核中,請稍后回來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