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f****@163.com 2016-11-15 21:58:04 | 山東省 其他軟件 | 22621查看 1回答
馬凳筋的設置?
問題1:圖紙中沒有馬凳筋的信息,作為預算員用不用算板的馬凳板的量?作為審計方又用不用算?有人說:是否適用馬凳以及馬凳筋的鋼筋信息不是預算員決定的,要由設計圖紙或者施工方案中給出具體內容方可計算。還有人說:首先應該按批準的施工組織設計(現場監理工程師確認),來定義馬凳筋的直徑、形狀、間距等,如果沒有,應該做現場簽證,按簽證、附圖來定義各部位馬凳筋的直徑、形狀、間距等,否則,審計部門在審計過程中,無依據可查。他們的說法對不對?
問題2:馬凳各部分的長度有多種說法:(1)大部分的回答是:沒有具體規定,需要根據設計圖紙,施工現場或常用經驗值確定。一般馬凳高度=板厚-2*保護層-Σ(上部板筋與板最下排鋼筋直徑之和)。 上平直段為板筋間距+50mm(也可以是80mm,馬凳上放一根上部鋼筋),下左平直段為板筋間距+50mm,下右平直段為100,這樣馬凳的上部能放置二根鋼筋,下部三點平穩地支承在板的下部鋼筋上。
(2)馬凳筋的尺寸一般根據板厚來確定,高度為板厚減兩個保護層再減兩個鋼筋直徑(扣筋和底筋直徑)下端彎折一般100-150左右。(3)還有的說,L2= 高度-兩個保護層-面筋直徑,L1和L3大約120左右。
總之,各種說法都有,到底應該相信誰的的呢?這些長度是針對哪一個型號的馬凳筋呢?假如問題一中人們的說法正確,預算員自己不能設計馬凳筋,審計人員也不能自己設計馬凳,都需要根據圖紙或是施工方案或是現場簽證,那么這些馬凳筋各部分的長度的說法還有什么意義?
問題3:問題2中的“板筋間距+50”是指底筋還是面筋還是負筋的間距呢?
問題4:施工中大都選擇1型還是2型還是3型的馬凳筋?選擇1型的話,應選擇梅花布置,還是雙向布置?選擇2、3型馬凳筋的話如何選擇線型馬凳的方向?
問題有點多,我是新手,剛學鋼筋,不知問的是否恰當,請各位老師多包涵!
全部回答
(1)
首答僅用{{minutesHtml}}
-
已采納
問題1/2/3首先是根據施工組織設計確定馬凳筋的信息的,如果沒有就根據定額的規定計算就可以的,設置如下
問題4施工中板一般是使用1型馬凳筋的,筏板是2型或3型的,選擇1型你只需要輸入@1000*1000就可以的,是1m2計算一個
2016-11-15 22:04:08
還有0條追問正在審核中,請稍后回來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