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啊杰 2013-10-25 20:45:11 | 廣東省 安裝 | 13063查看 6回答
材料詢價問題
現在有個結算。有些材料價信息價沒有的。要市場詢價。請問流程應該怎么做呢 是否需要詢三家。然后報甲方確認呢 那詢到的三家價格是取平均值還是怎么樣呢。。請高手解答結算時原預算跟信息價沒有的材料價詢價確認流程。。是否還需要弄一張詢價表或單。。還是以什么方式呢問題補充:那如果一個工程原預算所有的空調銅管都沒算。屬于漏頂?,F在報漏項部分的話,銅管都沒信息價的。所以詢價。工程量一個管規格大概一百多米吧。這個也需要詢價嗎。因為我是施工方。。如果先要報這部份漏項的造價。那么是否可以先把需要詢價的材料先暫定價。先報上去。然后再出詢價單讓甲方確認,結算時再調整呢
全部回答
(6)
首答僅用{{minutesHtml}}
-
已采納
你好,對于信息價上沒有的材料需要詢價的,應該制作一張詢價表,然后把具體需要詢價的材料填入,要詳細到具體的規格型號以及所知道盡可能多的信息,這樣方便詢價比較準確,詢價單比較好做,你百度一張也有的。如下面格式:
對于詢價,我們一般遵循如下原則:用量比較大或者價值比較大的盡量多詢價幾個產品,然后按照合同要求或者甲方要求選擇3-5種供甲方選擇,注意,不要取平均值,就把詢價到的產品品牌、名稱、規格、型號、價格等信息給甲方供甲方參考選擇,然后雙方協商確定。
流程大致如下:確認需要詢價材料——制作詢價單——填入詢價材料基本信息——聯系供應商(一般可以參照原來做過的類似合同或者有固定的經銷商詢價或者網上專業詢價網站詢價或者其他同事同行都可以)——填寫具體規格型號及詢價結果——對比——完成發給甲方選擇或者協商確定——最終確定并制作下料單進入采購流程。
你的問題,我個人建議較早落實比較好,比如我們這邊,前期工程有漏項是很正常的事情,因為當初辦理簽證的時候,只對該內容確認,并未落實工程量及價款,導致現在扯皮,原來簽字人員以及離職,現在這邊就不好說了,現在能做的就要提前做好,最后白紙黑字誰也不好抵賴,而且如果價款都是定下來了,后期審計也比較省事也不會過分砍價。否則對于簽證部分是審計的肥肉,你懂的吧?因為合同里價款一般是不會動的。建議一下,你初步詢價比如每米10元,你報在增加20-50%,這樣甲方會適當壓低報價,基本上就可以把價格確定下來了。
2013-10-25 20:49:06
-
你自己詢價,自己比較,然后確定規格型號,廠家及價格。若是低價中標,一般是價格低好了
2013-10-25 22:04:34
-
分包列出三個以上廠家報價,聯系人,和聯系電話,供甲方核實,雙方達成一致,辦理核價,作為最終結算依據
2013-10-25 20:48:32
-
列出三個以上廠家的報價,供甲方核實,雙方達成一致,辦理核價,作為最終結算依據,政府指導價沒有的、合同沒有約定的都這樣做
2013-10-26 09:13:42
-
是的,不管尋幾家,都必須先找甲方確認,然后再進行其他的
2013-10-26 09:16:49
-
1、關于信息價上沒有或者合同之中沒有約定價格的主材單價確認問題:
a、首先應該在施工使用之前進行不少于3家價格詢價洽談以后,由施工單位向建設單位提交材料詢價認價申請表,經建設單位進行市調了解以后,與施工單位溝通后并在材料詢價認價申請表上進行材料廠家品牌、材質規格以及單價的確認簽字。
b、以上程序完成以后施工單位方可進行相關材料采購及投入工程使用。
c、今后工程竣工結算時即按照建設單位簽字認可的材料詢價認價單進行據實計算就行了。
根據所描述情況主要是過程程序以及手續不到位,沒有按照正常程序過程辦理及完善手續資料,一致造成工程結算時的遺留問題補充處理就比較麻煩以及程序的不合理性,尤其是建設單位專業代表、分管或者主管人員變化以及監理單位人員變化流動,會造成補充完善簽認的許多不利因素。
但既然以及造成工程竣工結算時的無信息價材料價格的簽認問題,再麻煩困難,施工單位也必須完善補充相關手續之后,才能夠在工程結算中計入有效價格。
2、補充問題所提到的施工工程中的預算工程量漏項或缺項問題的處理:
a、首先得看合同相關約定,如果是固定總價包干合同,工程量無論增加或者減少均不得調整的大包干合同時,則屬于雙方各自的風險承擔范圍。不做任何增減調整。
b、如果是據實結算的工程合同約定時,則可以進行據時據實的工程量變化增加簽證單進行簽證確認的資料依據,以此作為今后工程竣工結算的有效證據。
c、若主材價格如第一條相同時,則仍然必須按照流程程序辦理相關的材料價格簽證確認,以便今后結算有效。
2013-10-26 10:01:23
還有0條追問正在審核中,請稍后回來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