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王 2012-10-30 15:42:16 | 陜西省 其他專業 | 1813查看 1回答
鋼筋混凝土管頂管施工-----技術交底
鋼筋混凝土管頂管施工-----技術交底
全部回答
(1)
首答僅用{{minutesHtml}}
-
已采納
鋼筋混凝土管頂管施工-----技術交底
1.7.1 適用范圍
適用于鋼筋混凝土管頂管施工。
1.7.2 施工準備
1.7.2.1 技術準備
1. 測量交接樁完成,并對控制點、坐標點、水準點進行校測,拴樁、補樁等工作已完成。
2. 頂管施工前,已認真審核圖紙,組織圖紙會審。編制施工方案,報有關單位審批,并做好技術交底。
3. 通過沿線調查研究,結合現場地形及交通運輸、水源、電源、排水條件,已制定出相應的技術措施。
1.7.2.2 材料要求
1. 鋼筋混凝土成品管材:分為鋼筋混凝土企口管和雙插口式兩種,其品種、規格、外觀質量、強度等級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并具有出廠合格證及試驗報告單。
2. 橡膠墊應符合設計要求,具有出廠合格證。
3. 其他材料:鋼套環、密封膠、油麻、石棉、膨脹劑、水泥(少量)等,其質量應符合有關規定要求,水泥、膨脹劑應有產品合格證和出廠檢驗報告,進場后應取樣試驗合格。
1.7.2.3 機具設備
1. 主要設備:頂鎬、液壓油泵、卷揚機、滑輪、壓漿泵、電焊機、氣焊設備等。
2. 輔助設備:吊管架、工作平臺、棚架、觸變泥漿設備、橫鐵、立鐵、頂鐵、導軌、測量儀器等。
3. 工具:鐵鍬、水平尺、鋼尺、錘球、小線、出土小車等。
1.7.2.4 作業條件
1. 施工占地范圍內拆遷到位,地下管線已查明,并采取改移或加固措施,地上、地下障礙物清理完畢。
2. 臨時道路暢通,場地平整,水、電已安裝完畢。
3. 施工管線低于地下水位時,施工降水應低于開挖面0.5m以下。
1.7.3 施工工藝
1.7.3.1 工藝流程
1.7.3.2 操作工藝
1. 測量放線
(1) 應依據設計圖紙進行測量放線,做好測量所需各項數據內業的收集、計算、復核工作。
(2) 對原交樁進行復核測量,原測樁有遺失或變位時,應補樁校正。
(3) 測定管道中心線時,應在起點、終點、平面折點、豎向折點及其他控制點測設中心樁,并應在工作坑外適當位置設置栓樁。
(4) 測定中心樁時,應用測距儀或鋼尺測量樁的水平距離。
2. 工作豎井開挖
(1) 頂管工作豎井位置的選定,應符合下列要求:
1) 一般宜選在設計圖中管道的檢查井室位置。
2) 工作坑處應便于設備、材料運輸及下管、出土、排水,并具備有少量堆放管材及暫存土的場地。
3) 單向頂進,頂管段兩端條件相近時,工作坑宜選在管線下游。
4) 工作豎井距鐵路路基、公路路基較近時,必須保證足夠的安全距離或有采取加固措施的條件。
5) 工作豎井應選擇在地下管線較少部位。
(2) 頂管工作豎井的開挖斷面,應根據檢查井尺寸、工作面寬度、現場環境、土質、挖深、地下水位及支撐材料規格、管徑、管長、頂管機具設備規格、頂力、下管及出土方法等條件確定。
(3) 工作豎井的支撐應根據開挖斷面、挖深、土質條件、地下水狀況及總頂力等進行施工設計,確定支撐形式,且符合下列要求:
1) 工作豎井支撐宜形成封閉式框架,矩形工作豎井四角應設斜撐。
2) 支護應根據場地環境采用鋼木支護、噴錨混凝土支護等方法。
3) 有地下水時,根據管道埋深、土質類型、地下水深,采用輕型井點或管井降水方法。
(4) 工作豎井應有足夠的工作面,豎井底尺寸應按下式計算:
底寬 B=D1+2S+2C (1-7)
底長 L=L1+L2+L3+L4+L5 (1-8)
式中:B——工作豎井底寬(m);
L——工作豎井底長(m);
S——管兩側操作寬度(m),一般為每側1.2m~1.6m;
C——撐板厚度(m),一般采用0.2m;
D1——管外徑(m);
L1——管子頂進后,尾部壓在導軌上的最小長度,頂鋼筋混凝土管取0.3m~0.6m;機械挖土、擠壓出土及管前使用其他工具管時,工具管長度如大于上述鋪軌長度的要求,L1應取工具管長度;
L2——管節長度(m);
L3——出土工作間長度,根據出土工具而定,宜為1.0m~1.8m;
L4——液壓油缸長度(m);
L5——后背所占工作豎井長度,包括橫木、立鐵、橫鐵,取0.85m。
工作豎井深度應符合下式:
H1=h1+h2+h3(1-9)
H2=h1+h2(無基礎及墊層時)
式中:H1——頂進豎井地面至豎井底的深度(m);
h1——接受豎井地面至豎井底的深度(m);
h2——管道外緣底部至導軌底面的高度(m);
h3——基礎及其墊層的厚度,不應小于該處井室的基礎及墊層厚度(m)。
(5) 頂管工作豎井及設備允許偏差見表1-53。
(6) 工作豎井內的布置:一般工作豎井內的布置參見圖1-24。
3. 后背安裝
(1) 核算后背受力寬度,應根據需要的總頂力,使土壁單位寬度內受力不大于土壤的總被動土壓力。后背每米寬度上土壤的總被動土壓力(kN/m2)可按下式計算:
P=1/2γh2tan2(45°+φ2)+2Chtan(45°+φ2) (1-10)
式中:P——總被動土壓力;
γ——土壤的重度(kN/m3);
h——天然土壁后背的高度(m);
φ——土壤的內摩擦角(°);
C——土壤的粘聚力(kN/m2)。
后背長度可采用下式核算:
L=
+La (1-11)
式中:L——后背長度(m);
P——頂管需要的總頂力(kN);
B——后背受力寬度(m);
La——附加安全長度(m),砂土可取2;亞砂土可取1;粘土取0。
(2) 采用原土作后背時,后背墻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要求:
1) 后背土壁應鏟修平整,并使壁面與管道頂進方向垂直。
2) 后背墻宜采用方木、型鋼、鋼板等組裝,組裝后的后背墻應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其埋深應低于工作坑底,不小于0.5m。
3) 后背土體壁面應與后背墻緊貼,孔隙應用砂石料填塞密實。
4) 根據后背施工設計安裝后背,緊貼土體的后背材料,如型鋼、預制后背、方木等應橫放,在其前面放置立鐵,立鐵前放置橫鐵。
(3) 當無原土作后背時,應采用結構簡單、穩定可靠、就地取材、拆除方便的人工后背墻;利用已完成頂進的管段作后背時,頂力中心宜與已完工管道中心重合,頂力應小于已頂完管道的抗頂力,后背鋼板與管口間應墊緩沖材料,保護管口不受損傷。
4. 設備安裝
(1) 導軌安裝應符合下列要求:
1) 導軌應選用鋼質材料制作,宜根據管材質量選配鋼軌作導軌。
2) 應在檢驗合格的基礎上安裝枕鐵或枕木,在檢驗合格的枕鐵或枕木上安裝導軌。
3) 當工作豎井底有水、土質松軟、管徑較大時,應澆筑水泥混凝土基礎,將枕鐵或枕木埋設于混凝土中。宜結合管道基礎設計,確定混凝土面的高程及寬度,水泥混凝土基礎的寬度宜比管徑大400mm,厚度可采用200mm~300mm,混凝土基礎頂面應低于枕鐵或枕木面10mm~20mm。
4) 當工作豎井底無水,土質堅實,可挖土槽埋設枕鐵或枕木。枕鐵或枕木長度宜采用2m~3m,宜比導軌外緣兩邊各長出200mm~300mm,其埋設間距可根據管重、頂力和土質選取400mm~800mm。
5) 枕鐵宜用型鋼制成,并附有固定導軌的特制螺栓,枕鐵應直順、平整;采用枕木時,截面不小于150mm×150mm。
6) 兩根導軌應順直,兩根導軌的內距按下式計算:
式中:A0——兩導軌中距(mm);
A——兩導軌上部的凈距(mm);
a——導軌的上頂寬度(mm);
D——管外徑(mm);
h——導軌高度(mm);
e——管外底距枕鐵(枕木)面的距離(一般為10mm~25mm)。
(2) 導軌及枕鐵安裝質量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枕鐵或枕木的安裝高程宜低于管外底高程10mm~20mm,間距均勻,其鋪裝縱坡應與管道縱坡一致。
2) 兩根導軌應直順、平行、等高,導軌安裝牢固,其縱坡與管道設計坡度一致。
3) 導軌高差允許偏差2mm,導軌內距允許偏差為±2mm;中心線允許偏差為3mm,頂面高程允許偏差為0mm~3mm。
(3) 工作平臺安裝應符合下列要求:
1) 應在頂管工作坑開挖與支護完成后進行。
2) 工作平臺承重主梁應根據靜載、活載及其他附加荷載計算選用,主梁兩端伸出工作坑壁外不得小于1.2m。
3) 平臺口的長度和寬度各大于管節長度及管外壁0.8m。
4) 根據起吊設備能力及吊重核算起重架;支搭于工作平臺上的起重架宜與防雨、雪棚架結合成一體,并安裝牢固。
5) 工作坑上的平臺孔口必須安裝護欄,上下人處設置牢固的爬梯。
(4) 頂鐵安裝應符合下列要求:
1) 應有足夠的剛度,無歪斜扭曲現象,頂鐵上宜有鎖定裝置,頂鐵單塊旋轉時應能保持穩定。
2) 頂鐵宜采用鑄鐵成型或型鋼焊接成型。
3) 頂鐵放置在管道兩側,且頂鐵中心線應與管道中心線平行、對稱直順;頂鐵與導軌和頂鐵之間的接觸面不得有泥土、油污。
4) 更換頂鐵時,應先使用長度大的頂鐵,以減少頂鐵連接數量;頂鐵的允許連接長度,應根據頂鐵的截面尺寸確定。當采用頂鐵截面為200mm×300mm時,單行順向使用的長度不得大于1.5m;雙行使用的長度不得大于2.5m,且應在中間加橫向頂鐵相連。
5) 頂鐵與管口之間應采用緩沖材料襯墊。在頂力作用下,管節承壓面應力接近其設計頂鎬壓力強度時,應采用U形或環形頂鐵等措施,減少管節承壓面應力。
(5) 頂進設備安裝
1) 安裝前應對高壓油泵、液壓油缸、液壓管路控制系統、頂鐵和壓力表標定等進行檢查,設備完好,方可安裝。
2) 應根據頂管豎井的施工設計,安裝高壓油泵、管路及控制系統。油泵宜設置在液壓油缸附近;油管應直順、轉角少;油泵應與液壓油缸相匹配,并應有備用油泵。
3) 液壓油缸的油路應并聯,每臺液壓油缸應有進油、退油的控制系統。
4) 液壓油缸的著力中心宜位于管子總高的1/4左右處,且不小于組裝后背高度的1/3。
5) 使用一臺液壓油缸時,其平面中心應與管道中心線一致,使用多臺液壓油缸時,各液壓油缸中心線應與管道中心線對稱。
6) 多臺液壓油缸宜配置油缸臺架,且應使油缸布置對稱。
7) 千斤頂的安裝高程,一般宜使千斤頂的著力點位于管端面垂直直徑的1/4左右處。
(6) 頂進設備試車運行應符合下列要求:
1) 設備試車運行及頂進時,工作人員不得在頂鐵上方及側面停留,并應隨時觀察頂鐵有無異常跡象。
2) 頂進開始時,應緩慢進行,待各接觸部位密合后,再按正常頂進速度頂進。
3) 頂進中若發現油壓突然增高,應立即停止頂進,檢查原因并經過處理后,方可繼續頂進。
4) 液壓油缸活塞退回時,油壓不得過大,速度不得過快。
(7) 頂管單元長度應根據設計要求的井室位置、地面運輸與開挖工作坑的條件、頂管需要的頂力、后背與管口可能承受的頂力,以及支持性技術措施等因素綜合確定。宜減少頂管工作坑設置數量。當穿越構筑物或河道時,應根據穿越長度,確定頂管單元長度。
(8) 頂管的頂力計算
總頂力經驗公式(鋼筋混凝土管):
P=nGL (1-13)
式中:P——計算總頂力(kN);
G——管子單位長度管體自重(kN/m);
L——頂進管總長度(m);
n——土質系數。
當土質為粘土及天然含水量較小的亞粘土,管前挖土能形成土拱者,n可取1.5~2。
當土質為密實的砂土及含水量較大的亞粘土,管前挖土不易形成土拱,但塌方尚不嚴重時,n可取3~4。
5. 管道頂進
(1) 頂進前應檢查下列內容,確認條件具備時方可頂進。
1) 全部設備經過檢查,并經試運轉確認正常;導軌的中心線、坡度、高程符合設計規定;
2) 已具備防止流動性土或地下水由洞口進入工作坑的措施;
3) 已制定開啟封門的措施。
(2) 初始頂進5m~10m范圍內,增加測量密度,機頭或首節管允許偏差為:軸線位置3mm,高程0~3mm。
(3) 頂進應連續施工,除不可抗拒情況下,不得中途停止作業。
(4) 人工挖土頂管應符合下列要求:
1) 管前土質良好及正常頂管地段,管前開挖長度300mm~500mm,鐵路道軌下管前挖土長度不宜大于100mm,并隨挖隨頂,在道軌以外管前挖土長度不得超過300mm,同時應遵守管理單位對挖掘、頂進的有關規定;土質不良地段,管前開挖長度不得大于300mm。
2) 正常頂管地段管頂部位最大超挖量宜控制在15mm以內,管底部位135°范圍內不得超挖。在不允許土層下沉的頂管地段,管道周圍不得超挖。
(5) 在頂進過程中遇到下列情況之一時,及時采取措施,方可繼續頂進。
1) 發生塌方或遇到障礙物。
2) 后背傾斜或嚴重變形。
3) 頂鐵發現扭曲跡象。
4) 管位偏差過大,且校正無效。
(6) 對頂施工時,在頂至兩管端相距約1m時,宜從兩端中心掏挖小洞,使兩管能通視,校核兩管中心線及高程,進行糾偏、對口。
(7) 頂進過程中,頂鐵拆裝及使用應符合下列要求:
1) 頂鐵應無歪斜扭曲現象,安裝應直順。
2) 每次換放頂鐵時,應換可能安放的最長頂鐵。
(8) 測量與糾偏
1) 工作豎井內的測量控制點應設在不易擾動、視線清楚、方便校核、易于保護處。 2012-10-30 15:42:19
點我,有新答案通知你哦其他類似問題 查看更多
還有0條追問正在審核中,請稍后回來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