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鋼筋撐起半邊天 2012-08-21 07:02:34 | 江蘇省 其他專業 | 1134查看 1回答
某小區智能化系統設計方案
某小區智能化系統設計方案
全部回答
(1)
首答僅用{{minutesHtml}}
-
某小區
智能化系統
設
計
方
案
XX工程公司
年月日
目錄
前言
1.智能小區的概念
智能小區其實是智能大廈、智能住宅和國內小區特點相結合而衍生出來的。隨著自動控制技術、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的高速發展及其在建筑領域的應用,具有傳統控制方式的大廈,從簡單的綜合布線、計算機網絡,發展到整個弱電系統的集成,3A、5A型的智能大廈在國內不勝枚舉。而智能住宅的概念源于美國,美國的智能住宅發展是最為迅猛的。繼美國之后,歐洲、日本、新加坡等國家住宅智能化也得到了飛速發展。在我國,智能住宅這一概念推廣較晚,但其發展的速度也很快,由于國內的住宅產業的特殊性,智能小區取代了智能住宅的概念,全國已建立了一些具有一定智能化功能的住宅和住宅小區。
隨著智能化技術從大廈走向小區,邁進千家萬戶,智能小區的內涵也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那么達到一個什么樣的標準或模式才可以稱得上智能化小區或智能化家庭呢?最近國家建設部住宅產業化辦公室提出了關于住宅小區智能化的基本概念,即:“住宅小區智能化是利用4C(即計算機、通訊與網絡、自控、IC卡)技術,通過有效的傳輸網絡,將多元信息服務與管理、物業管理與安防、住宅智能化系統集成,為住宅小區的服務與管理提供高技術的智能化手段,以期實現快捷高效的超值服務與管理,提供安全舒適的家居環境”。
2.智能小區的功能
智能小區的智能化系統功能設置,一般應該根據市場定位的不同(是中檔還是高檔?)對于智能小區安防和通訊網絡是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對于智能化大廈的功能,多數人們都比較熟悉。對于住宅小區,它的智能化并不是簡單地將智能大廈中的一些功能應用進來,這并不能完全滿足其要求。住宅有其特殊的方面,它需要將住宅內越來越多的設備,系統統籌管理,使其能具備智能化的功能,從而達到和創造舒適健康的環境,具備高度的安全性,具有良好的通信功能,包括語音、文字、圖像的傳輸。因此,智能化小區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信息服務,服務功能主要包括方便的管理、高效的監控和先進的通信方式。信息服務突出體現在計算機網絡上,這對小區網絡的硬件建設提出了要求,其實信息服務也就是大家常常聽到的“數字化家園”、“數字家庭”要體現的核心服務。
小區產品實現功能的方式,一般都是在小區內建立智能控制網絡,利用此網絡來實現家庭智能化和小區智能設備的集中監控,核心產品是家庭控制器。
智能小區是以家庭為單位,每個家庭在智能化后形成智能住宅,智能住宅是將家庭中各種與信息相關的通訊設備、家用電器和家庭安防裝置,通過家庭總線連接到構建的智能控制網絡上進行集中的或異地的監視、控制和家庭事務性管理,并保持這些家庭設施與住宅環境的和諧與協調。這些功能都是通過家庭控制器來實現的,家庭控制器通過智能控制總線系統提供各種服務功能,能和住宅以外的外部世界相連接。所以說家庭控制器既是智能住宅的核心,又是小區智能管理網絡系統的“大腦”。
3.智能小區的發展
智能小區作為先進的新生事物,得到了方方面面的支持,使得它得以飛速發展。隨著智能小區的基本定義的內涵的擴展和延伸,智能小區市場在建設部等政府部門的支持下,在集成商、開發商、供貨商,以及各種媒體的宣傳推動下,已經從無序到規范,從低迷到上揚。
目前,各地房地產開發商對智能小區建設倍加青睞,有其深刻的市場因素。智能化住宅和智能小區建設市場的火爆是一種市場行為,必將進一步被市場所認同。政府的正確引導將有利于智能小區建設的規范化和科學化。
應該說,智能小區的出現不僅是智能大廈的智能化技術在住宅小區中的簡單應用,同時也是與國內房地產業的火暴和特點相結合的產物。隨著智能化小區的迅速發展,各界人士紛紛加入了推進小區智能化發展的行列:系統集成商走在了最前列,他們拿出在智能大廈工程中的經驗和技術,提出了種種小區智能化的方案,并投入很大力量進行小區產品的開發。各種新聞媒體也在集成公司的開發熱忱感召下,紛紛對小區智能化進行報道和宣傳。當然最重要的是政府職能部門如建設部、住宅產業辦等強有力的支持,近幾年也出臺了關于小區智能化相關的政策、法規和規范,雖然有些還在摸索、完善中,但是正是他們強有力的支持,才形成了今天小區市場的火暴局面。房地產開發商在其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他們屬于被動式的,開始階段大家都在觀望,在了解到小區智能化的種種好處后,物業公司和小區住戶及前面提到的集成公司、新聞媒體和政府部門給房地產開發商施加了很大壓力,在這種情況下,開發商們不得不嘗試著做上幾個簡單的智能化系統,如可視對講系統、停車場管理系統等,沒想到卻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于是作為主角他們進入小區智能化中來了。
4.智能小區的前景
“到2010年,我國住宅建設將有80億平方米的空間。近期將以中低檔住房建設為主。屆時住房困難戶和住房空閑率不超過5%。”這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管理科學部主任成思危日前在第五屆亞洲房地產學會年會上,對中國未來住宅建設作出的最新估計。他的推算建立在未來十年我國住宅建設速度保持在年增長率9.4%的基礎上:1997年我國城鎮人口總計36989萬人,按戶均3.19人計算,約有1.2億個家庭,城市化率30.1%。若到2010年時我國人口為14億,城市化率為40%,人均住房面積為15平方米估算,則需住房面積84億平方米,扣除1997年底我國實有住房面積36億平方米,并考慮年平均更新率為2.5%,則需要在1998年至2010年13年間,建設住房面積80億平方米。住宅建設量大面廣,至今仍呈上升趨勢,而且這個上升趨勢還將持續三、四十年。從上面的統計數字可以看出,從2001年至2010年10年期間,平均每年建設住宅建筑面積3.35億平方米,按照每套住房建筑面積100平方米計算,那么每年建成城市住宅將達到335萬套,那么今后每年智能小區的市場空間將達到16.75~50.25億元人民幣,而隨著住房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及人們對住宅環境要求的不斷提高,該數值還將大幅度提高。
5.智能小區,三分天下
從前面的分析來看,智能小區市場正處于一種多種技術應用、多家小區開發公司、多種小區產品錯綜復雜的狀態下,沒有一家公司敢拍著胸脯說,“我們的小區產品是最好的!”群龍無首,是對國內小區市場最好的概括。根據我們幾年智能大廈的工程實踐經驗和智能小區產品開發經驗,對于目前智能小區產品市場群雄割據的局面三分天下:
a.從技術路線上劃分
從技術路線上來看,主要包括LonWorks現場總線技術、RS485總線技術、HFC-光纖同軸混合網絡技術、TCP/IP協議、電力線載波傳輸、無線技術等等。根據我們工程實踐的經驗和智能技術發展的趨勢來看,智能建筑系統集成是智能建筑發展的一個標志,系統集成標志著建筑物已從單功能、單系統開始向多功能、多系統、綜合性建筑物方向發展。多廠商、自成體系的系統只有通過相互之間留有的接口來實現統一的管理,系統開放,協議統一,在一個技術平臺下對建筑物功能進行總體規劃,統一實施,將是系統集成的最高境界。這就要求建立統一的技術平臺,實現各子系統集中的管理和控制,以LonWorks技術為代表的現場總線技術必將主導統一平臺的潮流。信息服務已經成為智能小區最重要的服務方式之一,網絡的建設就顯得非常重要,如何把局域網同控制網絡統一起來,讓小區住戶所享有的不僅僅是生活和電子商務方面的服務,更重要的是實現讓小區住戶在互聯網上監控家中的一切,顯然利用TCP/IP協議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這種技術無疑又占據了一塊江山;小區住戶不希望自己家里像蜘蛛網一樣,開發商和集成商也不想在布線上勞神,于是無線技術挺身而出。朗訊公司早已推出了WaveLAN技術,解決這個問題,藍牙技術(BlueToolth)近期也在國內蠢蠢欲動,一切跡象表明,無線技術必將在將來占據最后一塊江山。
所以,現場總線技術、TCP/IP協議和無線技術將三分智能小區技術的天下。
b.從實現的功能上劃分
智能化住宅和智能小區建設目標是向人們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通信、安全舒適的居住環境、高效便利的物業管理”。盡管不同地區、不同檔次的智能化住宅對智能化子系統的要求會有些區別,但是由于它是一種商品,就有共性,有一種市場標準。建設部已在《全國住宅小區智能化技術示范工程建設大綱》中對智能小區的“普及型”、“先進型”、“領先型”作出明確規定。
這樣歸納起來,小區所提供的功能服務可以三分之:居住安全、生活方便、信息靈通。把“居住安全”放在首位是因為小區“以人為本”,所以必須保證居住安全;物業管理檔次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住戶生活的方便程度,所以必須提高物業管理的水平;據統計25~35歲這個年齡段的置業人員在迅速增多,而這些人士一般是IT行業的,互聯網的知識在這個年齡段是普及的,所以小區的信息服務是多么重要,這是真正意義上的服務。
智能小區發展到今天,速度快得使人無法預料,這也與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的飛速發展有關。所以說,智能小區是一個發展的概念,在小區智能化高速發展的過程中,其格局會有許多變化,但我們相信主流不會變。從技術角度來講,要想在市場上長期應用,要保證技術的先進性和互操作性,要保證協議的統一性和規范性,這樣的技術產品才能夠占穩市場,并長期應用下去。
第一章電子巡更系統
巡更管理要求巡更員持專門的巡更器按規定的巡更線路巡邏,每一個巡更點有一個唯一的標識物,巡更員到達每一巡更點,用巡更器讀取標識物的編號,記錄編號和當前時間。回到管理中心時通過電腦讀取所有記錄,并能將記錄生成巡更報表。
根據住宅平面圖,在巡更路線上進行巡更點布放。由保安或管理員攜帶巡更棒進行定時巡訪以作記錄。并以此作為對巡邏員的考查和保證物業小區或管理對象的安全。
巡檢點:巡邏人員的巡邏到站點,必須具有地點標識裝置;
巡檢采集器:巡邏人員用于采集巡檢點的裝置,該裝置必須具有實時時鐘功能,如巡更棒;
巡檢傳輸器:將巡檢采集器采集的數據發送給打印機或電腦的裝置,如數據傳輸器;
巡檢計劃:對巡邏任務進行部署的方案;
巡檢路線:巡檢計劃中的巡邏路線設定;
巡檢記錄:巡檢傳輸器發送來的巡邏記錄;
巡檢報告:對巡檢記錄進行分析和整理而作出的報告。
對巡邏人員的巡邏進行計劃,巡邏人員定時、定路線進行巡邏并作相應記錄。管理人員對巡邏記錄進行核查及評估,并將結果歸整為相應的巡邏報告。
利用計算機和其它電子技術來完成巡邏管理的計劃、記錄、核查、報告等工作。
利用碰觸鈕扣(iButton)技術和計算機及其通訊技術等開發的電子巡邏系統。
1.2.5.1耐用
1、 巡檢點:采用全不銹鋼封裝的碰觸存儲鈕扣,數據存儲安全,抗破壞能力強(防壓、防擠、防折、防磁、防塵、防水、防靜電等),適合各種環境安裝。
2、 巡更棒:不銹鋼巡更棒堅固耐用,可以抵抗從十英尺高的地方扔到水泥地上的沖擊。
1.2.5.2使用方便
警員手持不銹鋼“巡更棒”,巡檢時只需輕輕一碰嵌在墻上的巡檢鈕扣,即把巡檢時間、地點等數據自動記錄在“巡更棒”上。警員完成巡邏后,將“巡更棒”插入傳輸器,所有巡邏情況自動下載至打印機或電腦,按照不同要求生成巡檢報告。
1.2.5.3安裝簡單
巡檢點安裝無需連線,對環境無特殊要求。
1.2.5.4系統功能
3、 友好的軟件界面;
4、 可定義無限個巡檢計劃;
5、 每個巡檢計劃可定義無限個巡檢路線;
6、 無重復巡檢點;
7、 提供多種靈活的巡檢報告;
8、 系統升級方便,不會造成資源浪費;
9、 定時巡檢及報警(GMS);
10、 系統網絡化管理(GMS);
11、 遠程數據傳送(SRS、GMS)。
我們針對金頂灣住宅小區巡更的具體需求—在停車場、大樓周圍、自行車和摩托車停放處、各特殊地點進行巡更,設計時采用BCS智能電子巡邏系統。
由于每一個巡檢點---碰觸鈕扣有6000億種組合,其代碼由廠家用激光加密刻錄,確保了每個巡檢點的代碼獨一無二。巡邏人員無法對其到達巡檢點的時間,地點進行修改。在巡邏過程中,所有執行巡檢路線時的過快、過慢、漏檢、多檢等事件都將真實地記錄在巡更棒中。
根據城市的地理結構,綜合考慮不同區域的治安環境,合理分配警力,部署巡邏路線和巡邏密度。
使用BCS智能電子巡邏系統,能有效地監督巡邏工作是否被不折不扣地執行,但這絕不是加在警員頭上的緊箍咒。該系統的使用使得巡邏任務量化,我們能夠很精確的計算出每個警員巡邏的時間和路程。正確使用該系統,能使警員的工作勞逸結合,確保巡邏任務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
點我,有新答案通知你哦相關搜索 搜索這些會對您解決問題提供全新幫助
還有0條追問正在審核中,請稍后回來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