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u****@yahoo.com.cn 2012-04-05 17:40:31 | 陜西省 土建 | 4122查看 2回答
在定額計價模式下措施費如模板等子目放在措施費合理還是放在分部分項下合理?
在定額計價模式下措施費如模板等子目放在措施項目合理還是放在分部分項里合理?
全部回答
(2)
首答僅用{{minutesHtml}}
-
已采納根據《GB50500-2008清單計價規范》,模板等子目放在分部分項下合理。
2012-04-05 21:10:31
-
已采納BoQ(Bill of Quantities)計價模式,即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是是我國工程造價計價方式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是面向我國工程建設市場,運用市場定價機制,改革工程造價管理,逐步建立由政府宏觀調控、市場有序競爭形成工程造價的新機制。《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GB50500-2003)自2003年7月1日起實施,標志著我國工程造價管理發生了由傳統“量價合一”的計劃模式向“量價分離”的市場模式的重大轉變。同時也表明,我國招標制度真正開始駛入國際的軌道。 采用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符合我國招標投標法的各項規定,符合我國工程造價體制改革“控制量、指導價、競爭費”的原則,真正實現通過市場機制決定工程造價,是工程造價深化改革的產物;適應國際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趨勢和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有利于我國進一步與國際招標市場規則接軌,提高參與國際競爭力;通過制定統一的建設工程量清單計價辦法、工程量計量規則和工程量清單項目設置規則,達到規范計價行為的目的;有利于工程項目的進度控制,在工程方案、初步設計完成后,施工圖設計之前即可進行招投標工作,使工程開工時間提前,提高投資效益;有利于節約招投標活動的人力、物力。投標單位不必在工程量計算上煞費苦心,并可以減少投標標底的偶然性技術誤差,讓投標企業有足夠的余地選擇合理標價的下浮幅度,使綜合實力強、社會信譽好的企業增加中標機會。 一、兩種計價模式之間的區別 定額計價是我國使用了幾十年的一種計價模式,其基本特征就是價格=定額+費用+文件規定,并作為法定性的依據強制執行,不論是工程招標編制標底還是投標報價均以此為唯一的依據,承發包雙方共用一本定額和費用標準確定標底價和投標報價。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逐步發展,也提出過“控制量、指導價,競爭費”、“量價分離”、“以市場競爭形成價格”等多種改革方案。但由于定額的基本特征(即政府制訂的權威性和穩定性)決定了定額計價方法的“時滯性”(即依據其編制的價格與真正的市場價格存在著差距),無法真正體現量價分離。也曾提出過推行工程量清單報價,但實際上由于目前還未形成熟的的市場環境,出現過以量補價、量價扭曲現象,所以仍然是以定額計價的形式出現,擺脫不了定額計價模式,不能真正體現企業根據市場行情和自身條件自主報價。 工程量清單計價是屬于全面成本管理的范疇,其思路是“統一計算規則,有效控制水量,徹底放開價格,正確引導企業自主報價、市場有序競爭形成價格”。跳出傳統的定額計價模式,建立一種全新的計價模式,依靠市場和企業的實力通過競爭形成價格,使業主通過企業報價可直觀的了解項目造價。 工程量清單計價與定額計價兩種模式的區別不僅僅是在表現形式、計價方法上發生了變化,而是從定額管理方式和計價模式上發生了變化。 首先,指導思想上的區別。多年來國家主管部門力圖通過對定額的強制貫徹執行來達到對工程造價的合理確定和有效控制,這種做法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有其合理性,但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場機制的不斷完善,其弊端越來越突出。工作量清單計價模式采用的是綜合單價形式,并由企業自行編制,擺脫了定額標準價格的概念,真正實現了量價分離、企業自主報價、市場有序競爭形式價格。 其次,企業主動性上的區別。定額計價模式下投標企業只能被動接受法定的工程量計價定額和間接費定額,使用統一編制辦法,每個競爭者之間的報價差距體現的并非是其真正的管理水平。為了增加中標概率而不得不使用其他非正當的手段,成為腐敗滋生的溫床。而工程量清單報價按相同的工程量和統一的計量規則,由企業根據自身情況報出綜合單價,價格高低完全由企業自己確定,充分體現了企業的實力,同時也真正體現出公開、公平、公正。 同時工程量清單報價體現了企業技術管理水平等綜合實力,也促進企業在施工中加強管理、鼓勵創新、從技術中要效率、從管理中要利潤,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發展和壯大,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高,可以降低管理費,自有的機械設備齊全,可減少報價中的機械租賃費用,對未來要素價格發展趨勢預測準確,就可以減少承包風險,增強競爭力,其結果促進了優質企業做大做強,使無資金、無技術,無管理的小企業、包工頭退出市場,實現了優勝劣汰,從而形成管理規范、競爭有序的建設市場秩序。 第三,計價內容上的區別。定額計價模式下,單價的確定方法是采用定額子目基價,只包括定額編制期的人工費、材料費、機械費、管理費(部分定額不含管理費),價差調整要按照招標文件約定,一般按工程所在地工程造價管理機構(或政府主管部門工程造價管理機構)發布的編制期價格與定額基價對比調整價差。而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下,投標人根據清單表格中描述的工程內容,結合工程情況、市場競爭情況和本企業實力,充分考慮各種風險因素,自主填報清單,列出包括工程直接成本、間接成本、利潤和稅金等項目在內的綜合單價與匯總價,并以所報綜合單價作為與業主簽訂承包合同的依據,由于承發包雙方是按照承包合同單價直接結算,所以基本不計算價差項目。 第四,計價程序上的區別。定額計價模式下,報價時一般按統計的工程量和企業施工組織設計等有關文件套用相應的定額計算直接費,再按照統一頒布的費用定額,結合工程施工中的具體情況(如天氣情況、施工節奏、工期安排)等計算其他直接費、現場經費、間接費,計劃利潤和稅金,其計價程序非常嚴格,企業可選擇的余地很小。而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下,承包企業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制訂企業定額,并以此作為投標報價的依據,計價時按分部分項工程的綜合單價計算,再加上措施項目費、其他項目費、規費、稅金。其靈活性是顯而易見的。 再有,承擔價格風險的主體區別。在我國傳統的定額計價模式下,受計劃經濟思維方式的影響,國家立項的建設項目由國有施工企業承建,如果施工企業出現經營虧損就會轉嫁到工程造價上,通過調整價差將應該由企業承擔的部分價格風險全部轉嫁到了招標人,投標人基本不承擔價格風險。而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下,由于承包合同的單價一經確認,就不得隨意調整,投標人在報價時就要考慮多種風險,對風險估計不足而造成的損失要由投標人自己承擔。 兩種計價模式的區別實質上是計劃經濟思想與市場經濟思想在工程造價方面的重要體現。從根本上講,積極發揮投標人的主動性和靈活性,明確其在建筑市場競爭中的主體地位,改革計價模式是重要的內容。 二、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下的成本預測措施 由于在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下,承包企業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制訂企業定額,并以此作為投標報價的依據,計價時按分部分項工程的綜合單價計算,再加上措施項目費、其他項目費、規費、稅金等,并且企業面對的市場環境也日益復雜,各種風險需要在投標前就要加以確定,因此要準確預測成本其難度可想而知,有必要從以下方面著手: 1.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基礎數據庫的完善 對于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下的成本預測工作,需要不斷完善以下三個方面工作: 1)建立完善與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配套的工料機消耗定額。對于已有的部頒定額及企業定額,應當由定額編制單位按照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對定額的要求進行修改,剔除應由措施費用定額包含的內容,形成工程量清單計價時可直接使用的工料機消耗定額。 2)建立完善企業材料價格信息庫,分析物價上漲趨勢。施工企業的工程項目遍及全國各地,因此要自己建立全國各地的材料價格信息庫是非常困難的,可以依靠各地的工程造價管理機構,與他們合作,使用他們的資源,為企業投標所用;與各地的統計部門建立聯系,掌握各地各時期和近期價格指數,分析物價上漲趨勢,在成本預測時做到心中有數。 3)建立完善措施費用消耗定額(指標)庫。目前部頒定額及企業定額中基本上沒有相應的措施費用消耗定額(指標)庫,因此施工企業要下大力氣建立措施費用消耗定額(指標)庫,可在施工現場按定額測定要求進行測算形成定額庫,也可組織企業技術、經濟人員根據以往經驗進行估算形成指標。 2.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成本預測的基本要求 因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與傳統定額計價模式存在不同,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對投標的成本預測提出了新的要求: 1)工料機消耗定額方面。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只是對工程項目的實體進行報價,為完成工程的相關措施費用另行編制了措施費用清單,而定額計價模式的措施費用一般都在直接費里,以其他直接費用的形式出現(或直接套用定額);有些措施費用比如模板、腳手架,鐵路、公路定額工料機消耗中已含,而執行措施費用清單后,這些費用應該放在措施費用清單中,定額的工料機消耗目前也沒有相應修改。有些施工單位的企業定額亦是如此。因此,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對工料機消耗定額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相應編制與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配套的工料機消耗定額,才能較準確地測算相應成本。 2)材料價格的風險方面。定額計價模式一般沒有材料價格上漲方面的風險,投標報價也是報到編制期的價格即可,而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不僅要報到編制期價格,并且要考慮到施工期間的物價上漲因素,因此采用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對成本預測時如何考慮材料價格提出了新的要求。 3)要建立相應的措施費用消耗定額或指標。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有措施費用清單,而且這些措施費用屬于競爭性費用,投標時施工企業可以自主報價,因此施工企業建立相應的措施費用消耗定額或經驗性指標庫對成本預測工作來說顯得非常必要。 三、結束語 工程量清單模式能夠充分發揮投標人的主動性,體現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工程量清單報價是工程投標的核心,報價過高,會失去中標機會,報價過低,即使中標,也會給工程帶來虧本的風險。因此施工企業要從最基礎的成本預測出發,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合理制訂企業工程量清單單價,確定合理的投標報價,并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斷積累經驗,逐步完善數據庫,形成以市場價格為基礎的成本管理體系,從宏觀角度對工程總報價進行控制,力求報價適中,既能達到中標的目的,又能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2012-07-08 09:15:14
還有0條追問正在審核中,請稍后回來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