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qq.com 2011-04-28 07:51:51 | 陜西省 其他專業 | 746查看 2回答
施工專業類
填充墻砌好之后間隔多長時間可以砌上部斜磚
全部回答
(2)
首答僅用{{minutesHtml}}
-
已采納砌筑完一周后,可以斜砌頂實.目的是為了防止墻體開裂. 隨著建筑節能技術的發展,填充墻使用混凝土加氣塊、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陶粒小型空心砌塊、燒結頁巖塊等墻體材料較為普遍。但隨之而產生的質量通病和墻體裂縫也越來越多,雖不會對結構的安全構成威脅,卻常引起用戶的投訴和恐慌,也影響到住戶的正常使用。 1 填充墻砌體開裂易出現的部位 填充墻砌體開裂易出現的部位主要有:一是門窗洞口的過梁和窗臺周圍;二是框架柱、梁與填充墻體的連接處;三是自由長度較長的墻體;四是不同材料砌塊混砌的接茬部位;五是砌塊存放齡期短、砌塊強度低的施工部位;六是施工洞及預留洞口四周;七是管線埋設部位。 2 填充墻砌體開裂的原因和機理 (1)填充墻使用的砌塊線膨脹系數不同,如加氣混凝土砌塊的線膨脹系數為8×10-6m/(m?K),普通混凝土的線膨脹系數為10×10-6 m/(m?K),二者間存在的差異較大。當溫度升高時,框架梁柱就會對填充墻產生擠壓作用,門窗洞口上下受到壓應力與剪應力影響而產生斜裂縫;當溫度降低時,框架梁柱與填充墻的交界處則產生拉應力,容易對墻體造成水平或豎向裂縫。 (2)填充墻砌塊材料自身干縮性的影響。填充墻砌塊濕水在其干燥的過程中,會產生收縮現象。有資料表明,在溫度為40 ℃±2 ℃、相對濕度為41%~45%的條件下,其干燥收縮值為0.5mm/m。因此,填充墻砌塊砌筑前濕水過量會導致砌塊在失水過程中產生裂縫。 (3)填充墻砌塊齡期不夠。特別是加氣混凝土塊,往往由于出廠日期不到,施工趕工期超前使用,加氣混凝土塊自身反應造成填充墻開裂。 (4)填充墻砌體砂漿產生壓縮沉降,墻頂與梁底脫開。 3 施工因素的影響 (1)墻體長度大于4m未加設構造柱,特別在溫度變化較大的地區,墻體受溫度變化影響缺少約束力造成墻體開裂。 (2)砌塊組砌不當。填充墻砌塊較普通黏土磚尺寸大、規格多,施工中隨意砍鑿;墻體長度與砌塊模數不符造成組砌不當,在柱邊留設間隙填充不滿,造成柱墻界面處產生裂縫的隱患。 (3)日砌高度過大。日砌高度是砌體工程嚴格控制的一個重要技術參數,每日砌筑墻體過高,會造成灰縫因受到過大的壓力而變形、開裂。一些工程由于盲目趕工,日砌高度嚴重超標,導致灰縫厚度減小,進而降低了墻體的整體質量。 (4)砌筑灰縫不飽滿。砂漿飽滿度是保證墻體整體強度的重要前提。在施工中,由于砂漿質量不高及不規范的砌筑,使砂漿飽滿度達不到標準要求。 (5)柱拉接筋未按規定設置。墻柱拉接筋是增強框架柱與墻體連接能力的重要構造設置,施工中如不按規定設置拉接筋,或拉接筋設置的間距過大,長度不夠,甚至漏筋,將造成墻柱之間的抗拉能力減弱。 4 砌體砌筑 (1)砌體砌筑詳見砌體工程施工工藝流程圖(見圖1)。 (2)砌踢腳,焦渣砌塊墻的底部,踢腳板的位置處要先用黏土磚砌筑三皮。 (3)墻體拉接筋與剪力墻、構造柱相連的填充墻,施工時沿墻高每隔500mm預埋d 6 mm鋼筋,拆模后及時鑿出并調直。在末端彎直鉤,拉接筋錨入墻內200mm,外露1 000 mm或伸至門窗洞邊,砌筑時壓入墻內。 (4)排磚。砌筑前,先在平面位置處進行排磚,將焦渣砌塊沿軸線方向進行試排,調整好縫隙,排到墻的兩端,排不了整塊時,應用實心磚補砌。 (5)砌塊在砌筑前一天一定要對焦渣塊澆水濕潤,同時濕潤砌體墻基。底部應先砌3皮實心磚,焦渣砌塊砌筑時按排好的塊數進行。門窗洞口兩側也應砌實心磚,實心磚墻內埋木磚用以固定門窗框,實心磚與焦渣砌塊應咬槎砌筑。砌筑至梁底或板底時,最后一層磚要用實心磚斜砌,斜磚在大面墻施工完1周后開始,與梁底或板底頂緊。砌筑時應橫平豎直,砂漿飽滿,水平灰縫厚度在1.5cm為宜,立縫寬度以2cm為宜。必須遵守“反砌”原則,即使底面向上砌筑,上下皮應對孔錯縫搭砌。 (6)填充墻。第一,填充墻按建施圖施工,填充墻與剪力墻連接處應沿墻高設2d6@500mm拉結筋,沿墻全長貫通。第二,填充墻砌至板,梁附近后,應待砌體沉實(約5d)后再用斜砌法把下部砌體與上部板梁間用砌塊逐塊敲緊填實。第三,填充墻洞口過梁可根據建施圖紙洞口尺寸按(02G05)過梁通用圖集選用。荷載按一級取用,當洞口緊貼剪力墻,過梁改為現澆施工時,應按相應的梁詳圖在剪力墻內植相應鋼筋。 5 加氣混凝土砌塊施工操作步驟 (1)在砌筑加氣混凝土砌塊之前,必須根據樓層內預留內控點放出墻體位置線與門窗洞口邊線,并根據墻體不同高度分別做好皮數桿,皮數桿上要精確畫出實心磚皮數高度與加氣混凝土砌塊皮數高度。 (2)根據墻體高度與厚度預排砌塊排列圖,在圖上標明實心磚與加砌塊的砌筑部位,以及各種加砌塊的長度和高度等。并將門窗洞口邊、墻體底邊、頂邊等實心磚砌筑部位預先標識清楚。 (3)框架填充墻砌體工程,M5混合砂漿,MU3.0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砌塊在砌筑之前要適量澆水,基礎與樓層結構面提前按標高找平,在加氣混凝土砌塊底部采用普通實心磚(MU10)砌筑,高度不小于200mm(一般為3皮~4皮磚),豎向灰縫填塞密實,在墻頂梁底與板底也采用實心磚,斜砌60°左右,磚縫用砂漿填實。 (4)實心磚砌筑水平灰縫宜為10 mm,豎向灰縫宜為10mm。加氣塊灰縫應橫平豎直,砂漿飽滿,水平灰縫厚度不得大于15mm,豎向灰縫不得大于20mm,加氣塊墻體不得留腳手眼,每天砌筑高度不得大于1.5m,砌至斜砌實心磚時,墻體要靜置15d左右,然后斜砌頂部實心磚。 (5)門窗洞口頂部按施工圖設計加設過梁,對小于600mm的洞口采用配筋過梁,M5水泥砂漿30 mm厚,放置3 d 6mm筋,每邊伸入支座長度500mm,按設計要求在窗臺下部和門窗洞口頂部高度及高度大于4m的墻體中部設60 mm厚,寬度同墻寬的水平加強帶,內配2 d 10mm(墻厚大于200 mm配3 d 10 mm),d 6@300mm筋;對長度大于5 m時,在中部設端面250×墻寬的構造柱,配筋4d 10 mm,d 6@250,構造柱沿柱每隔500 mm設置2 d 6mm拉接筋,伸入墻內不小于700 mm。 (6)在砌筑砌體時要先砌筑樣板墻,經確認后,再進行大面積砌筑。 6 預防及控制措施 6.1 設計中應采取的措施 (1)合理留置構造柱。設置構造柱能增強填充墻的整體性和延性。在縱橫墻的交叉處、墻體轉交處、框架平面外的填充墻與柱的連接部位,門洞口及自由墻體的端部要設置構造柱,構造柱的間距不宜大于4m。 (2)設置水平加強帶。每道填充墻至少設置1道C15混凝土加強帶(鋼筋兩端與框架柱預埋鐵件焊接);墻高超過4m時宜設置2道。無門窗洞口時,可設置在1/2墻部位,層高3m左右時,宜設在窗臺部位。 (3)提高建筑的保溫隔熱性能。為減少建筑頂層墻體開裂,設計中應提高屋面保溫層的保溫隔熱性能,以降低屋面板與墻體之間的溫差。 6.2 施工中的應對措施 (1)砌塊的選用。選用材料時應選擇規格、強度、重量符合標準,外觀規整的砌塊,加氣混凝土塊的出廠日期必須達到28d以上,小型混凝土砌塊一般要達到150d左右。避免原材料的內部徐變造成使用后收縮變形。 (2)控制用水量。為降低加氣塊因其干縮性而造成開裂的弱性,應嚴格控制加氣混凝土塊的濕水量。在一般氣溫條件下,砌筑施工前不得澆水;高溫時可適度噴水。砌塊進場后要注意預防雨水。 (3)砌塊排列合理。砌體施工前,應認真繪制各墻體的砌塊排列圖,確定砌塊錯縫搭接的合理性。繪制墻體砌塊排列圖除依據工程平面圖、立面圖、門窗洞口的大小、樓層標高、構造要求以外,還應考慮工程施工的實際情況,如:柱距是否標準,有無脹模情況,梁底標高是否同設計一致等等。在此基礎上應達到墻體平面尺寸和高度是砌塊加灰縫尺寸的整倍數,砌塊錯縫搭接,盡可能使用主規格的砌塊。 (4)確保砂漿飽滿度,嚴格控制日砌筑高度。砌筑砂漿應具有良好的和易性、飽水性且強度增長較快,其稠度應控制在50mm左右。其次,規范化的砌筑操作是確保灰縫砂漿飽滿度的重要前提。通常對水平灰縫,控制操作時應采用雙手搬動砌塊擠壓砌筑;垂直灰縫應采用兩側臨時夾板灌漿砌筑,并確保灌縫密實。填充墻砌筑至梁底15cm~20 cm時,應停止施工10 d~15d后,用普通黏土磚從兩側向中間斜向(45°左右)砌筑,或用細石混凝土灌實。對于加氣混凝土塊墻體,其日砌筑高度易控制在1.5m以內。 (5)正確敷設拉接筋。通常預埋在柱上的拉接筋難以正對灰縫,常常加以彎折,影響拉接效果。可根據現場砌筑模數,采用柱上植筋的方法保證拉接筋與砌體模數的符合性。 (6)面層防裂措施。建筑物外墻及頂層內隔墻與框架結構交接處加設一層鋼絲網片或玻璃絲布,寬度大于150mm,呈梅花式鋼釘釘牢。室內抹灰可沿框架柱邊、梁底勾凹縫,加一道玻璃絲布,加強墻體與結構的連接。 (7)在混凝土表面和加氣混凝土砌塊表面用小掃把甩界面劑砂漿,拉出毛刺。內外墻中結構混凝土與砌塊墻接縫處均在抹完底灰時,沿接縫處通常粘貼鋼絲網,寬度200mm;隔墻板與砌塊墻接縫處粘貼玻璃絲布網,寬度200mm,以防止墻面開裂
2011-04-28 08:14:01
-
可以一起砌筑的。
2011-04-28 07:54:38
還有0條追問正在審核中,請稍后回來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