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盧工 2008-10-01 18:13:31 | 廣東省 土建算量GCL2013 | 478查看 11回答
什么叫框支梁?(在圖形算GCL2008梁屬性編輯框類別1中)
None
全部回答
(11)
首答僅用{{minutesHtml}}
-
已采納定義:框支剪力墻結構通過在某些樓層的剪力墻上開洞獲得需要的大空間,上部樓層的部分剪力墻不能直接連續貫通落地,需設置結構轉換構件,其中的轉換梁就稱為框支轉換梁,簡稱框支梁。 2、受力特點:在豎向荷載作用下,框支剪力墻轉換層的墻體有拱效應,支座處豎向應力大,同時有水平推力。框支梁就像是拱的拉桿,在豎向荷載下除有彎距、剪力外,還有軸向拉力。 3、承載力計算和配筋構造:框支梁為拉、彎、剪構件,正截面承載力按偏心受拉計算,斜截面承載力按拉、剪計算。《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第10.2.8條第2款規定:偏心受拉的框支梁,其支座上部縱向受力鋼筋至少應有50%沿梁全長貫通,下部縱向鋼筋應全部直通到柱內。框支梁除整體分析,還應進行局部補充計算。 4、平面外設計:一般情況下,設計假定剪力墻平面外抗彎剛度為零或很小,構造上要求框支梁與框支柱或框支梁與其上的墻體截面中心線宜重合。故可將該片框支剪力墻按平面結構進行有限元計算分析,計算模型與結構實際受力狀態基本一致,計算結果正確且可靠。若框支梁與框支柱或框支梁與其上的墻體截面中心線不重合,偏心距較大,則應考慮偏心所產生的扭距,或按空間結構進行有限元計算分析,并據此采取合理可靠的構造措施,如在其平面外墻設次梁以平衡平面外彎距,加大框支梁截面尺寸或配置抗扭鋼筋等。 5、轉換層位置:《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規定:底部大空間部分框支剪力墻高層建筑結構在地面以上的大空間層數,8度是不宜超過3層,7度時不宜超過5層,6度時可適當增加。
2008-10-02 10:42:32
-
框支梁指結構形式轉換時托墻的梁.因為建筑功能的要求,下部大空間,上部部分豎向構件不能直接連續貫通落地,而通過水平轉換結構與下部豎向構件連接。當布置的轉換梁支撐上部的結構為剪力墻的時候,轉換梁叫框支梁。框架梁是與框架柱共同構成框架結構的。而框支梁和框支柱構成一個(下面的)框架結構和(上面的)剪力墻結構之間的“結構轉換層”。
2008-10-01 18:17:40
-
簡單說下面是框架結構,上面是剪力墻結構,下面的梁叫框支梁,柱叫框支柱
2008-10-01 18:24:09
-
框支梁:支撐上層的小空間框架,并將荷載傳給框支柱。在梁上可能設有框架柱、短肢剪力墻或暗柱等。框支梁多出現在結構轉換層。(簡單說:框支梁--支撐上部框架的梁)
2008-10-01 18:57:53
-
下層為框架結構,上層為剪力墻結構,下層的梁叫框支梁
2008-10-01 19:00:49
-
只有一層框架的即為框支梁
2008-10-01 19:08:57
-
相當于門窗框過梁,洞口處能夠連成一體
2008-10-01 19:49:43
-
支撐上層的梁就叫框支梁
2008-10-01 20:32:51
-
應該說是兩個不同的框架結構或者是下面為框架結構,上面為剪力墻結構或框剪結構,而下面的空間布局與上面的不一致,它們之間需要一個轉換層,這個轉換層的梁就叫框支梁,柱就叫框支柱。
2008-10-01 20:47:45
-
上面是剪力墻結構,下面的梁叫框支梁.
2008-10-02 00:42:45
-
簡單說下面是框架結構,上面是剪力墻結構,剪力墻與下面的梁叫框支梁,柱叫框支柱
2008-10-02 06:47:59
-
廣聯達圖形算量軟件GCL2008“我用CAD識別梁工能,為什么梁識別后在梁后面都自動《附加》”
廣聯達圖形算量軟件GCL2008“我用CAD識別梁工能,為什么梁識別后在梁后面都自動《附加》了備注內容?什么才能取消?注意取消的意思是說在使用CAD識別梁工能后讓梁構件不會自動附加上備注內容”
-
廣聯達GCL2008飄窗屬性名稱不能修改(有時也不能刪除圖元),同時導致界面很卡,什么原因?
廣聯達GCL2008版本號9.10.5.1858新建的飄窗畫圖元后,不能在屬性編輯框中修改名稱或者刪除構件,并且選中飄窗后對其他屬性進行修改,GCL界面很卡。請問專家這是什么原因?有什么解決的方法?
-
在定義梁的時候屬性編輯框里的類別2應該選什么,里面有三個選項1。無,2。有梁板,3。無梁板~請問選哪個?還有下面那里選擇是否計算單梁是選是還是否?為什么 分別如下圖1,和2 1。
還有0條追問正在審核中,請稍后回來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