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c****@126.com 2008-07-27 10:48:52 | 山東省 其他專業 | 1523查看 4回答
連梁伸入墻體長度為什么就是洞口寬度加15d彎勾h
連梁伸入墻體長度為什么就是洞口寬度加15d彎勾,軟件計算肯定是錯誤的,應該是按照03G101-1第51規定啊,請問那位高手告訴我如何在軟件中設置為03G101-1第51規
全部回答
(4)
首答僅用{{minutesHtml}}
-
已采納你要用軟件中的"墻洞"和“門窗洞”里的“連梁”去畫。
2008-07-27 10:53:59
-
(1) 剪力墻墻身 一、剪力墻墻身水平鋼筋 1、墻端為暗柱時 A、外側鋼筋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墻長-保護層 內側鋼筋=墻長-保護層+彎折 B、外側鋼筋不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墻長-保護層+0.65Lae 內側鋼筋長度=墻長-保護層+彎折 水平鋼筋根數=層高/間距+1(暗梁、連梁墻身水平筋照設) 2、墻端為端柱時 A、外側鋼筋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墻長-保護層 內側鋼筋=墻凈長+錨固長度(彎錨、直錨) B、外側鋼筋不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墻長-保護層+0.65Lae 內側鋼筋長度=墻凈長+錨固長度(彎錨、直錨) 水平鋼筋根數=層高/間距+1(暗梁、連梁墻身水平筋照設) 注意:如果剪力墻存在多排垂直筋和水平鋼筋時,其中間水平鋼筋在拐角處的錨固措施同該墻的內側水平筋的錨固構造。 3、剪力墻墻身有洞口時 當剪力墻墻身有洞口時,墻身水平筋在洞口左右兩邊截斷,分別向下彎折15d。 二、剪力墻墻身豎向鋼筋 1、首層墻身縱筋長度=基礎插筋+首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2、中間層墻身縱筋長度=本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3、頂層墻身縱筋長度=層凈高+頂層錨固長度 墻身豎向鋼筋根數=墻凈長/間距+1(墻身豎向鋼筋從暗柱、端柱邊50mm開始布置) 4、剪力墻墻身有洞口時,墻身豎向筋在洞口上下兩邊截斷,分別橫向彎折15d。 三、墻身拉筋 1、長度=墻厚-保護層+彎鉤(彎鉤長度=11.9+2*D) 2、根數=墻凈面積/拉筋的布置面積 注:墻凈面積是指要扣除暗(端)柱、暗(連)梁,即墻面積-門洞總面積-暗柱剖面積 - 暗梁面積; 拉筋的面筋面積是指其橫向間距×豎向間距。 例:(8000*3840)/(600*600) (二) 剪力墻墻柱 一、縱筋 1、首層墻柱縱筋長度=基礎插筋+首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2、中間層墻柱縱筋長度=本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3、頂層墻柱縱筋長度=層凈高+頂層錨固長度 注意:如果是端柱,頂層錨固要區分邊、中、角柱,要區分外側鋼筋和內側鋼筋。因為端柱可以看作是框架柱,所以其錨固也同框架柱相同。 二、箍筋:依據設計圖紙自由組合計算。 (三) 剪力墻墻梁 一、連梁 1、受力主筋 頂層連梁主筋長度=洞口寬度+左右兩邊錨固值LaE 中間層連梁縱筋長度=洞口寬度+左右兩邊錨固值LaE 2、箍筋 頂層連梁,縱筋長度范圍內均布置箍筋 即N=((LaE-100)/150+1)*2+(洞口寬-50*2)/間距+1(頂層) 中間層連梁,洞口范圍內布置箍筋,洞口兩邊再各加一根 即N=(洞口寬-50*2)/間距+1(中間層) 二、暗梁 1、主筋長度=暗梁凈長+錨固
2008-07-27 10:56:22
-
連梁作為非框架梁,軟件計算進沒有錯誤的,你可以看一下03G101-1圖集中第30頁,“非框架梁的下部縱向鋼筋在中間支座和端支座的錨固長度,在本圖集的構造詳圖中分別規定:對于帶肋鋼筋為12D;對于光面鋼筋鋼筋為15D(D為鋼筋直徑)當計算中需要充分利用下部縱向鋼筋的抗壓強度或抗拉強度,或具體工程有特殊要求時,其錨固長度應由設計者按照《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J50010-2002第9.3.1條和第9.3.3條的規定另行變更”。
2008-07-27 11:11:44
-
您的連梁畫法有問題!1:未畫進連梁兩側的暗柱、剪力墻內2:連梁、暗柱、剪力墻三者之間的標高設置有誤!連梁未識別到兩側的暗柱、剪力墻!總之:圖形算量先要搞清構件與構件相互之間的關系!
2008-07-27 16:09:32
還有0條追問正在審核中,請稍后回來查看